买养老年金划算,还是自己理财来养老划算?
中国目前的利率还没有德国那么低,但纵观过去二十多年,我国的无风险利率一直在往下走。90年代时,一年期定存利率曾经高达10.98%,如今已经只有1.5%;三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,已经只有3%左右;国债的利率也在整体走低。
而且利率下行的脚步仍在继续。
放眼世界,目前已经进入零利率/负利率的国家,比如日本、德国、瑞士、法国等,都有这两个共同点:人口老龄化严重、经济增速极其缓慢。
中国正在经历全球规模最大、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进程,预计明年就将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,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,利率下行将会是长期趋势。
我们现在还能买到3%左右的定期存款,但是五年、十年、二十年后呢?我们会不会面对那对德国夫妇的难题呢?
如果老来退休金不够,又不能依靠无风险收益获取被动收入,无非是两个选择:
要么就只能吃老本,看着钱越花越少。尤其是现在,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长寿时代,人均寿命越来越长,退休以后还要生活二三十年甚至更久,你的钱够不够用一辈子呢?这样的焦虑和不安将时刻伴随我们。
要么就是被迫成为职业投资者。
在那部纪录片里,那对德国夫妇最后去咨询他们的银行理财经理:如何处理他们的钱?从哪里能得到回报?
投资证券和股票,这是银行给出的建议。
在那样的情况下,他们别无选择,不管他们喜不喜欢这些高风险的投资,都只能参加这场金融游戏。
对我们来说,也一样。
绝大多数投资者都会输给市场
《钱:七步创造终身收入》这本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:“自己管理自己的养老金投资,意味着你下海了。”因为我们需要直面高风险,承受市场波动。
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,我们常常会错误地把运气好误认为自己“投资水平高”。而事实上,绝大多数投资者能获得的收益,不是平均收益,而是远低于平均收益。这是数学家约翰·保罗士通过一道数学题论证得出的结论:
划20年以上的接近退休者,账户平均损失超过25%;超过50%的人在恐慌之中割肉。许多美国老人的个人账户资产价值因此缩水近半,不得不推迟退休。
我们谁也无法预测,当我们退休时,遇上的是什么样的市场。
如果股市大跌,你割不割肉?割肉意味着实际亏损,养老本大幅缩水。
继续持有,可能会迎来反弹,但是谁知道未来是会反弹,还是继续探底呢?时间上,我们也不一定等得起。
以2000年互联网泡沫为例,如果你在当时买入纳斯达克100,到2016年、2017年,纳斯达克市场才重新回到2000年的高位,也就是说会被套十六七年。
再比如日本股市,如果在1989年高位时进场,然后在1990年泡沫经济破灭,股市狂跌,一直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,可能还没有解套。
图片来源:公众号“银行螺丝钉”
而我们国内,有人去年才终于赎回了2007年A股6000点时买的基金。
即便连续25年平均年化8%,依然可能陷入老来困顿
当然,确实有人运气比较好,有机会获得不错的投资收益。但即便连续25年平均年化达到8%,依然可能陷入老来困顿。
下面是一位女士65岁到89岁的投资情况,这25年里,她的投资平均收益率有8%,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。然而83岁时,她的本金325万已经归零,彻底破产。
这是因为,不管盈亏,她每年都必须从投资账户里提取生活费。
如果我们老来依靠投资生活,需要从投资账户里提取生活费,也可能会陷入这样的困境。
为什么说养老年金是最好的养老工具?
和自己存钱、理财、投资相比,养老年金有这些不可替代的优势:
1)锁定长期利率
保险合同生效后,保险公司是不能更改保单预定利率的。90年代末,一些老牌保险公司曾售出大量预定利率8%左右的保单,虽然之后我国利率一路下行,但保险公司仍然要依照当初的合同兑现保险利益。有的公司至今还在填补“利差损”窟窿,没办法,保险公司自己挖的坑,哭着也要填完。
2)不受市场波动影响
非分红型的养老年金是目前市面上屈指可数的刚性兑付产品之一,什么时候开始领取,每年领多少钱,都是写在合同里板上钉钉的。不管市场如何波动,有没有遭遇系统性的金融风险,保险公司的投资是成功还是失败,都不影响我们领取年金。
3)提供稳定的终身现金流
养老年金提供的收入现金流,是和我们的生命绑定在一起的,只要活着,就能一直领取,这是任何其他资产形态都不能实现的功能。不怕“人活着,钱没了”,也不用担心养老的钱被人挪用、偷走、骗走。
4)稳住养老基本盘,有利于追求潜在高收益
如果我们用养老年金做好了最基础的养老保障,剩下的钱则可以投入其他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,博取超额回报,风险可控的同时提升整体收入。
如果遇上市场下行,因为有了养老年金提供的收入现金流,也无需割肉取现,可以静待市场回暖。
来源:T博士教你买保险